痿證
【概述】
痿證是指肢體筋脈遲緩,軟弱無力,不能隨意運動,或伴有肌肉萎縮的一種病證。相當于西醫(yī)學中的多發(fā)性神經(jīng)病、運動神經(jīng)元疾病、脊髓病變等。
【臨床表現(xiàn)】
肢體筋脈遲緩不收,甚則癱瘓;部分病人伴有肌肉萎縮;嚴重者影響呼吸、吞咽。
【病因】
感受濕毒,濕熱浸淫,飲食毒物所傷,勞病體虛,跌仆瘀阻;五臟受損,氣血津液虧耗,肌肉筋脈失養(yǎng)。
【艾灸取穴】
主穴:
脾俞、腰陽關(guān)、中脘、關(guān)元、神闕、足三里、太溪、陽陵泉。
配穴:
①濕熱浸淫:陰陵泉、中極。
②肝腎虧虛:肝俞、腎俞。
③脈絡(luò)瘀阻:膈俞、血海。
【操作方法】
①蘄艾條溫和灸:2~3穴/次,45~60分鐘/穴,1~2次/日。
②蘄艾炷無癜痕灸:2~3穴/次,7~9壯/穴,1~2次/日。
③蘄艾炷隔蒜灸:2~3穴/次,7~9壯/穴,1~2次/日,適用于濕熱浸淫之痿證。
④蘄艾器具灸:2~3穴/次,45~60分鐘/穴,1~2次/日。
⑤蘄艾蒸汽灸:雙膝關(guān)節(jié)以下部位,35~45分鐘/次。1~2次/日。
【預防調(diào)護】
①病情危重,臥床不起,吞咽嗆咳,呼吸困難者,要常翻身拍背,鼓勵病人排痰,以防止痰濕壅肺和發(fā)生褥瘡。
②對癱患者,應注意患肢保暖,保持肢體功能體位,防止肢體攣縮和關(guān)節(jié)僵硬,有利于日后功能恢復。由于肌膚麻木,知覺障礙,在日常生活與護理中,應避免凍傷或燙傷。
③注意精神飲食調(diào)養(yǎng),進行適當體育鍛煉,生活規(guī)律,飲食宜清淡富有營養(yǎng),忌油膩辛辣,對促進痿證康復亦具有重要意義。